最近,不少企業反映,雖然公司投入了大量財力做網絡營銷,但收到的效果卻并不理想,至少與投入難成正比。
那么,企業在網絡時代應該以怎樣的思維和方式來做商品營銷?
日前,著名戰略營銷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EMBA總裁班特聘教授張利與環球塑化總裁李實以“互聯網時代的營銷贏思維”為對話主題,深入剖析了企業在目前經濟大環境下的營銷之道。他們認為,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時代,品牌和定位的重要性逐漸被信賴所取代,只有建立信賴才能獲得為客戶選擇產品的機會,而建立信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圈子實現精準營銷。
傳統營銷方式在信息過剩時代失靈
拿東莞企業為例,為什么很多東莞企業的網絡營銷石沉大海收效不佳?李實認為,這是由于當前的營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東莞企業的營銷方式卻沒有隨之更新。
“目前的營銷環境是什么?信息過剩。”張利指出,在這種環境下,用傳統的方式來營銷,企業的營銷信息就像撒到大海里的一勺鹽,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張利看來,互聯網時代首先改變了信息的不對稱,讓那些用貿易思維來做企業的公司難以生存。“賺差價的模式首先就行不通了。”他說,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過剩很快導致了大量傳統營銷方式的失效,因為信息太多,所以企業的營銷信息往往無人關注。
另一個后果是同質化,互聯網時代無差異產品很多。李實說:“網上賣蜂蜜的、賣土雞蛋的,都有幾萬甚至十幾萬個,產品沒有什么差別。”他認為,定位的作用本就是尋求差異化,但由于目前產品的高度同質化,定位的作用已經大大弱化。同時,由于信息的爆炸,再好的經營模式也會被迅速復制,依靠獨特商業模式賺錢的方法也行不通了。
另一方面,單向強勢的傳播環境消失了,手機成為了第一媒體。“一個信息到不了手機端就死定了。”李實強調,而且到了手機端用戶也未必看你公司的營銷信息,因為手機很容易分散顧客的注意力。
“近年來市場需求萎縮,如何讓萎縮的需求落到你的頭上,這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張利說,既然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難以擺脫同質化,那么一個關鍵的課題就是如何在同質化的產品中脫穎而出。
把握好客戶的選擇焦慮
在大量同質化的產品中,如何讓客戶選擇你的產品?張利表示,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不僅企業感到生意難做,由于選擇太多,其實客戶也面臨選擇焦慮。“大部分人不喜歡做選擇,人類本能適應短缺不適應過剩。”他認為,很多人對于過剩不適應。“就像點菜,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點菜,更愿意讓別人代辦。”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利指出,如何得到客戶的選擇授權,就成為了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得到客戶的授權為他們選擇產品,往往就能夠脫穎而出。”張利表示,但客戶只會將選擇權授予自己所信賴的人,因此信賴成為了比品牌和定位更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剛需的產品。
“同質化的產品也能做得很好,因此我認為互聯網時代的生意應該更好做了。”在李實看來,營銷只需要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建立信賴,第二步是滿足需求,由于能滿足需求的東西太多,因此信賴成為了第一決定因素,也意味著生意回歸本質。在這一方面,環球塑化在互聯網行業首度推出了“云戰略”新商業思維,就不同程度地滿足了企業用戶再品牌營銷、技術支持和金融服務等各方面的需求。
而如何建立信賴?張利指出,每個人都有一個信賴半徑,由遠及近依次為陌生人、廣告、品牌、專家、草根、圈子、親友、自己。“越是接近圓點越容易得到信賴。”他說,因此很多企業的營銷敗筆是將錢投入到最難以得到信賴的環節——陌生人身上,而不是花錢來鞏固和開發老客戶。“老顧客能帶新顧客,他們跟新顧客更近,因為他們親身用過,能達到客戶見證的效果。”張利說,身邊的人使用過一項產品然后向自己推薦,是最容易導致消費的。
圈子營銷投入產出比極高
“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挑戰就2個字,短路。”張利說,傳統商業模式中層級很多,渠道費用占了產品零售價的三到四成,現在直接和消費者對接,層級已經最大限度地減少。但是,向陌生人營銷效率很低,而通過圈子營銷的優勢就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而且建立圈子的難易程度,與這個圈子的價值成反比。“一個圈子建立越容易,價值越大;越難,價值越小。”
“微信朋友圈營銷的價值就在這里,但如果要做大,就要思考如何打通各個朋友圈,微信紅包就是個例子。”李實認為,每個人的微信通訊錄都是機會,營銷到達率極高。“互聯網最大的價值不是傳播信息,而是方便地、容易地構建圈子,把目標客戶組織起來,再通過圈子有效地傳遞信息。”李實說,成功的營銷要達到告知、說服與培養三者同時進行。
在圈子營銷方面,張利舉了一個例子。“一家咖啡廳有20萬會員,他們在這個圈子里發一條信息,即會員來店里可免費送一杯奶昔,結果這條信息吸引了4萬會員前來消費,當然很多人不可能僅僅來喝一杯免費的奶昔,會產生其他消費。”張利接著說,算下來廣告投入產出比為非常可觀的1比7.5,并且在過程中會積淀大量數據。“有了大數據的支撐,通過語意分析,就能進行更加精準的營銷,因為能從零散的對話中了解你的目的和傾向。”他說。
最后,對話雙方一致認為,未來只有兩種企業能生存,一是扎扎實實研發性價比奇高的產品的企業;二是扎扎實實做顧客關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