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化工園因其優質的人才資源、理想的研究環境、先進的物流體系和世界一流的基礎設備已成為許多國際化工企業的首選。中國企業能否走進德國化工園?帶著這一問題,記者日前走訪了德國中部薩克森安哈特州的洛伊納化工園和比特費爾德-沃爾芬化工園。
洛伊納化工園是全德最大的封閉式化學園。一走進園區,記者就看到廠房林立,各種大大小小的管道交叉在空中,高大的煙囪里不斷排放著白色氣體,而園區附近的居民依舊正常生活,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園區工作人員介紹說,管道輸送的是化工原料,而排放的白色氣體則大部分是水蒸氣。化工園里雖然企業聚集,但是空氣能見度高,無異味。
據了解,德國的化工園區是在老化工基地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新商業模式,歷史悠久,占地面積大,園區內設備先進而且物流便捷。園區內往往會有多個企業組成有效的上下游生產鏈,共同存儲,共同物流。此外,化工園內有專門的服務公司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公共服務,譬如洛伊納化工園的基礎洛伊納公司就提供園區物流、消防、通訊、醫療、基礎設施維護、廢水處理以及水電供給等多種公共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利潤增值,并極大地節約了運行成本。
隨著經濟實力及國際化意愿日益增強,不少中國企業開始放眼歐洲市場,而德國作為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已經成為中國在歐洲的主要投資地。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統計,去年中國在德國投資項目共98個,在各國對德投資排名中位居第三。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的化學專家馬庫斯·施密特表示,中國化工企業可借助投資德國化工園更快實現國際化。這不僅僅意味著中國化工企業生產標準的國際化,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化工企業市場的國際化。